花姓(发音为阴平音或去声韵,与华作为华人姓氏时的念法相同,作姓氏使用时不作阳平音)是一个汉字姓氏,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宗族人数于当代中国大陆地区排名为第285位,总计约二十二万一千余人,占中国全国人口总数的0.0013%左右,其中大多居住于中国辽宁省;另据台湾姓氏列表,于台湾地区人数计3,509人,排名为第162位(来源为依据中华民国内政部2018年10月出版的《全国姓名统计分析》,注:截至该年度,台湾地区姓氏总数共计1832个)。
花姓在宋人所编纂的《百家姓》序列中位列于第55位,反映出在唐宋及五代十国时期花姓已成为华夏中原地区的常见或著名姓氏之一。
花字的起源甚晚,在魏晋以前,中国文字里没有花字,只用蘤字,后因同音而通用华字,华原来专指华夏,因同花使用,而出现了华美、华丽等意。“花字”是什么时候产生的?顾炎武在《唐韵正》中说:“考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见于书。”《广雅疏证》记载早在晋代的游览诗中,已有“一岁再三花”的诗句。说明“花”字出现在晋朝。花字出现后,并没有马上完全取代华字。即使到了唐代,华字还广为使用。如张九龄《感遇》诗:“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其中“桂华”即“桂花”(许多成语中,也保留了“华”字,不用“花”字。如“华而不实”、“春华秋实”等等。
起源
《百家姓》注:花姓“系出华氏,古无花字,通作华。后专用花为花草之花,故华姓有者改为花姓。”
北朝时候,部分华氏(去声韵)以阴平音改为花氏。
清.段玉载《说文解字.华注》:花字“起于北朝前此书中花字,出于后人所改。”
《中国姓氏起源》载:“花姓又一支是周文王的后代。”“唐朝以前,有华姓人以其与花字通用,自改为花姓。”
《述异记》载有南北朝女英雄花木兰外。正史上,如唐代仓部员外郎花季睦。见《通志》29《氏族》5《平声》,还有唐代大将军花敬定等。
《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唐有仓部员外郎花季陆。”
《姓氏考略》:“木兰姓花,见述异记,是花姓唐以前即有之,望出东平,唐有花敬定,又,金、范用吉改姓花。”由此可知有金人以花为姓,可见得花氏,有一部分是金人的后代。
《姓苑》中记载是以植物名为氏,望出东平。
《通志.氏族略》载:“花氏出《姓苑》,出自何氏。”“唐有花敬定,成都猛将有花卿,宋有尚书郞花尹。”
宋微子是花姓的先祖。
春秋后期,范匄为晋国执政。其子范鞅,年仅十三岁,就在叛军首领,家族势力极大的栾盈发兵包围京城,京城守将魏舒里应外合,准备打开城门放叛军进城的危急关头,单身独骑,冲到魏舒车前,诈称“主公召见”,乘魏舒发愣的一瞬间,跃上他的战车,用剑挟持了。后来叛乱平息了,范鞅亦成了晋国执政。由于年少英俊,有勇有谋,人称“花将军”。后人因仰慕范鞅的风采,而以花字为姓。
源于回族:源自汉化改姓为氏。据文献《中国回族大辞典》中的记载:“花氏为回族姓氏之一,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两省一带。”
源于傣族:出自明代的云南土著傣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明朝时期,将世居云南的傣族按其生活习性和衣着划分为花傣。
中国大陆
在最新300大姓排名(2008年)(资料来自公安部身份证数据库,由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统计)花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257位的姓氏,人口约18万余人;关联姓氏华姓则排名第196位。唐朝以前,有华姓因以华与花字通用,而改华姓为花姓。如今,花姓在全国分布广袤,尤以辽宁省多此姓,其一省约占全国花姓人口的69%。
历史上花姓的名人并不少见,像是唐代上元年间的名将花敬定,曾讨平四川叛乱,大诗人杜甫还写过一首“赠花柳诗”赞美过他;另外,还有元代的花世辅、明代的花云都是大名鼎鼎、功绩显赫的大将军。且除了酣战武功之外,花族也有不少文采雅士,在明清两代为官。文学作品中,如四大名著《水浒传》“百步穿杨”花荣,在梁山泊108英雄中排行第9。北朝民歌《木兰辞》中的主人公花木兰。
台湾
多源自于大陆福建同安,全台有四大聚落,计两千余人。
开台四大落各分别位于台北市大直、新北市三芝石门、彰化县福兴、高雄市楠梓,同属同安四世祖花赤的后裔。根据花氏宗亲会编印之族谱,花姓发源于山东东平郡,家族发展的历史已是迁移来台的第6代,来台发展已超过一世纪。
百余年前,福建族人因生计困难,跨越台海渡台投靠早先已来垦荒的亲人,而多落脚在三芝北海岸一带。据花家家谱记载,居于石门、三芝的两位开台祖,虽是同父异母的手足兄弟,但感情深厚、同气连枝、让枣推梨、如埙如箎,早年生活虽艰苦,分家后仍相互扶倚,每年农历3月3日, 11月15日是宗族祭祖日,全族人都会扶老携幼参加,至今从未间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