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长耶伦来之前,很多简中媒体就在那里猜测她来干什么?各种臆想纷纷。时至今日,耶伦来中国已经两天了。仍有很多人沉浸在幻梦当中:耶伦有求于中国;耶伦来求中国买美国国债;耶伦来修复中美关系。
这些人怎么那么快就忘了布林肯来访前他们是怎么说的?而布林肯回去之后中美关系又是如何发展的?为何就是不肯死心呢?
早在拜登刚刚赢得大选的时候,笔者就分析过,美国对华战略大转向只是在特朗普时期具象化,而发端于小布什执政后期(尽管那也是“中美国”这词出现的时间点)。拜登以及接下来无论上来是哪个党派的总统都会对华继续执行“扼制”政策,起码三十年不动摇。
拜登政府原先是采用“脱钩”来形容这种政策的,但是欧盟主席冯德莱恩提出了更婉转的说法“去风险”,然后白宫从善如流,于是欧美达成一致口径。
笔者曾经打过一个比方,“脱钩”相当于“离婚”,“去风险”则相当于“分居”;“分居”没有“离婚”那么决绝,貌似好像还有复合的可能,实际上只是双方还有可以相互利用的价值,还有一些不得不相互敷衍的利益,骤然离婚对双方冲击都会太大;而最重要的事实仍然是双方感情已然破裂。一句话总结,“去风险”其实就是稳步推进的“脱钩”。
布林肯上次来,是来谈“分居协议”的大致框架。而耶伦这次来,则是在经济方面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类似于落实一下夫妻双方财产大体如何进行分割。而这些耶伦在今年4月的一次演讲中早已说得一清二楚。
当时的演讲中耶伦主要提出了三点:
1丶美国会坚决捍卫自己的核心利益和价值观(其中就包括中国最忌讳的某某问题),哪怕牺牲经济利益。
2丶美国会努力将中国约束在美国带头建立的国际秩序内。
笔者对此的解读是:中国必须遵守美国带头制定的国际规则,否则美国将会不断相应采取措施予以敲打。与此同时,美国一方面促进重要制造业回流美国,一方面促进采购渠道多元化,包括帮助印度、越南、印尼等国家建立替代性产业。
3丶在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债务、气候变化等问题上督促中国的合作。
而在中国政府看来,第一点就表明中美无法形成亲密伙伴关系,是典型的“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而第二点则是美方打压中国的明证,是扼制中国发展的具体步骤;第三点则属于可以拿来谈判的筹码。
而且当时,耶伦在演讲中还直言批评中共近几年已经越来越偏离了以前的改革开放政策。
从中共最近限制出口镓和锗的举措看,双方在博弈中相向而行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小。
明天,耶伦就会结束访问,届时大家可以看美国政府发表的声明。笔者预测,大概率就是再次重复以上三点,并加上一些批评。
天空当中的确可能曾出现彩虹,但是我们要记住,彩虹只是一种光学上的幻象。